危废主要分为工业危废、医疗危废、其他危废三大类,涉及装备制造、化工、医药、采矿、金属冶炼等行业,其中工业危废占比最高,且组分复杂。2020年,工业危废产生量前五大行业占总量的70%左右,其中85.7%的工业危废被资源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另外14.3%的工业危废采用贮存方式。危废产生量与地区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关联较大,其中华东、华北地区产出量分别占总量的34.1%、16.5%。目前,减污降碳已成“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科学管理可实现近零排放。
名称 | 分类 | 构成 | 来源 |
工业危废 | 废酸废碱类 | 废酸、废碱 | 化工、石油精炼、电子元器件制造、电解、电镀 |
重金属类 | 铜、锌、铬、镉、汞、铅等 | 化工、电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 | |
其他无机类 | 含氰、氟、砷、石棉等 | 化工、耐火材料、金属表面处理等 | |
有机类 | 废矿物油、废有机溶剂、含酚含醚废物、树脂 | 化工、石油精炼、印刷等 | |
残渣类 | 精馏和蒸馏残渣、焚烧残渣等 | 化工、炼焦、石油精炼、垃圾焚烧等 | |
医疗废物 | 医用废料、药物 | 医用废料,生物药、兽用药、化学药等废弃物 | 医疗机构、制药企业等 |
其他危废 | 生活垃圾、农药 | 杀虫剂、消毒剂、废油漆、农药等 | 日常生活、农业 |
危废处理行业流程图
危废处理方式
危废处理方法中,最常用的即为资源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两种。
资源回收利用
资源回收利用是指以危废为原料,在满足处理过程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是降低碳排放产生的重要途径,并且符合生态环保政策发展方向;无法直接利用的危废可通过分离、提纯、复合等途径进行材料再生,或通过物料转化和热能回用等方式资源化利用。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危废资源化覆盖更加广泛,更趋于精细化,通过前端分质分流后,更有利于协同后端资源化处理,产出品附加值及实用性更高。
资源回收利用的盈利模式通常是付费采购经济价值较高的危废原材料(金属危废、废矿物油等),从中提取资源化产品后进行销售以获取利润,受原材料和资源化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处置方式 | 目的 | 方法 |
溶剂再生 | 通过分离废溶剂中的污染物使溶剂再生,生产再生溶剂,或者低一级的其他用途产品 | 蒸馏、过滤、蒸发、吹脱 |
油脂再生 | 废矿物油等危废经再生处理后去除污染物,可得到基本相当于原产品质量的回收油 | 酸泥法、精馏法 |
燃料利用 | 从废油、废溶剂、蒸馏残留物等危废中回收废物衍生燃料和回收能量 | 燃料调制、焚烧 |
金属回收 | 从含金属的危废中回收金属 | 火法冶金、湿法冶金 |
常见危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
危废无害化处置方式
无害化处置是指采用焚烧处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化填埋等方式,达到危废减量化、无害化:
- 焚烧处置:焚烧处置具有无害化程度高、减容效果好、资源化率高、占地小等优点,可处理的危废包括医疗废物、废药品、农药废物、精馏废物和废矿物油等。危废焚烧主要采用回转窑技术,规模一般较小,通常为15-40t/d,具有投资成本较高,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限制了其应用。
- 水泥窑协同处置: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条件的固体废物投入水泥窑,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类型主要包括危废、生活垃圾、城市和工业污水污泥、动植物加工废物等。水泥窑协同处置具有处置温度高、焚烧空间大、停留时间长、处置规模大等特点,能够有效避免酸性气体、二噁英等污染气体的产生,并能有效减少底渣、飞灰等二次污染物的排放。
- 固化填埋:危废填埋前需经过固化稳定处理。
主要指标 | 回转窑焚烧处置技术 |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 |
温度范围(℃) | 900-1000 | 1300-1800 |
高温区停留时间(S) | 2 | 4 |
二噁英产生量 | 较高、尾气处理 | 很少、碱性环境抑制 |
产出物 | 炉渣、飞灰 | 水泥熟料 |
单位投资额(万元/万吨) | 5000-8000 | 600-800 |
适合处理危废种类 | 可焚烧处置 | 约30大类 |
限制满负荷运转因素 | 危废收集量 | 危废收集量以及水泥企业自身产率 |
平均收费(元/吨) | 3000-5000 | 1500-2500 |
水泥窑协同处置与危废传统焚烧工艺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