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收后,中国广袤的农田里会产生总量约6.8亿吨秸秆。过去,这些秸秆或被焚烧成雾霾,或被废弃成污染,而今,通过破碎技术的革新,它们正经历一场从"田间废料"到"绿色宝藏"的华丽蜕变。
秸秆破碎是资源化利用的核心环节。通过撕碎机将秸秆破碎成3-5厘米的碎段,既能保留纤维强度,又大幅提升后续处理效率。破碎后的物料,通过不同的工艺技术,实现不同的利用价值。
- 饲料化利用:
秸秆经过破碎处理后,利用微生物或添加其它精料,将秸秆转化成适口性好的饲料,适用于规模化养殖。 - 肥料化利用:
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年处理量可达2-3万m³,可同步减少化肥使用量500吨以上。 - 能源化利用:
生物质燃料:秸秆经过破碎成散料或压制成颗粒燃料,可用于发电或替代燃煤;
沼气与气化:秸秆与粪污混合产沼气,同步处理废弃物并回收能源;气化技术生成可燃气体,用于居民生活或工业用能。
通过多元化技术路径,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已达87%,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秸秆资源化正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