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超30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四成以上,但资源化利用率仅维持在10%-30%,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不过,这一现状正随着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迎来转机——今年6月,住建部联合多部门出台专项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平均资源化利用率需突破50%,同时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与法规标准。更值得关注的是,建筑垃圾治理已纳入2025年度中央财政城市更新支持范围,北京、广州、苏州等20座城市将共享200亿元补助资金,从严禁混处理、保障设施建设,到支持技术研发、鼓励产品应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红利下,地方层面的建筑垃圾处置项目已进入“加速建设期”。广东针对设施布局不均问题,提出2026年全省资源化利用率超60%、综合利用率超70%,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更要冲刺70%以上利用率;辽宁计划新建37座资源化利用厂,项目落地后全省处理能力将翻倍,突破1300万吨/年;山西则聚焦5市设施空白短板,规划到2030年新增1329万吨/年处理能力,总规模近3000万吨/年;江西更明确2030年前建成50座资源化利用厂,总规模达1440万吨/日以上,各地补短板、扩产能的热潮已全面掀起。

在建筑垃圾处置环节,成熟的工艺体系是实现资源化的核心支撑。通常流程始于预处理:通过智能分拣设备分离金属、木材等杂质,再用破碎设备将大块物料细化为均匀骨料;后续这些再生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透水砖、路基填料等建材,无法再生的部分则通过无害化填埋或协同焚烧处理,全程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既解决“垃圾围城”难题,又契合循环经济需求。

面对全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发展机遇,洁普智能装备凭借技术积累,提供从预处理到再生利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核心破碎设备可适配不同规模项目,满足辽宁、江西新建厂的产能需求;智能分拣系统能提升再生骨料纯度,匹配广东、山西的效率要求。无论是响应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还是落地地方补短板工程,洁普方案均能精准适配。若您需了解设备参数或定制方案,欢迎随时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