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置需求不能等,焚烧发电的快速减量和能源化优势已经足够明显。在政策支持下,整个产业进入了【技术进步-项目扩张-市场繁荣-优化创新】的良性循环,产值增涨在望。
垃圾产生规模不断扩大,垃圾清运需求增加,再加上垃圾分类效率还普遍较低,无处安放的各类生活垃圾呈“围城”之势。
类似的说法出现了很多次,不过有些人可能仍会质疑,真有那么多垃圾吗?根据国家环保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6年全国214个大中型城市共产出生活垃圾18850.5万吨。
其中,上海市生活垃圾总数为879.9万吨。按照365天的标准换算一下,上海市每天都需要处理将近2.5万吨的生活垃圾。而目前来看,垃圾发电占垃圾清运量的比重不超过4成。也就是说,填埋的比重仍很高。
一边是正待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另一边是不能等待的垃圾处置需求,还有什么方式比垃圾焚烧发电更能在当前情况下实现快速减量和资源化的呢?
正是如此,我国近年来着力扫清“邻避”障碍,增强垃圾焚烧发电监管力度,大力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从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规范,到全面启动“装树联”方案,整个产业的信息透明度、社会公信力、操作规范性等都有了进一步提升。
目前,中国已经是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 大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通过焚烧发电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约占总清运量的60%左右。到2035年,这个比例将提升至70%到80%,处理垃圾规模超4亿吨。
据此,业内人士估测,这会带动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奔向6000亿的产值高点。
很显然,业界普遍对于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背靠政策利好,遵循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走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遍地开花确实没有悬念。
日前,北京市刚刚传来消息,全市 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工程接近竣工,预计上半年就能顺利投产,年发电约2亿度。
在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还探索出了更契合能源改革要求的策略。例如,深圳市规划的光伏垃圾焚烧发电厂。屋顶覆盖太阳能电池板,安装雨水收集和回收系统,环保之风扑面而来。
实际上,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装备是在不断更新的。垃圾焚烧发电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烟雾缭绕”,二次污染是可控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均能达到环保要求。花园式工厂,旅游景点般的环境,并不止会出现在日本、丹麦、维也纳,也会印上“中国”标签。
一如天津滨海新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重庆海螺垃圾焚烧处理厂、芜湖中电环保发电厂、成都祥福垃圾焚烧发电厂、深圳盐田垃圾焚烧发电厂、广州萝岗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你所了解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只能代表过去。全面迈向清洁化、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垃圾焚烧发电产业,代表着未来。